分享到:

小说的气味

从我开始写作至今,大约有二十个年头了。当初,我并不知道小说为何物,就雄赳赳、气昂昂地下笔写  (本文共2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文艺报2002-01-15
《高中生之友》2014年Z4期
高中生之友

小说的气味(节选)

(在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演讲)拿破仑曾经说过,哪怕蒙上他的眼睛,凭借着嗅觉,他也可以回到他的故乡科西嘉岛。因为科西嘉岛上有一种植物,风里有这种植物的独特的气味。前...  (本文共2页) 阅读全文>>

《厦门文学》2007年10期
厦门文学

小说的气味

我写小说也有好些年头了,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对小说技巧的迷恋甚至超越了语言本身。在我有限的写作...  (本文共1页)

《青年文学》2006年01期
青年文学

小说的气味与翻译问题

我喜欢阅读那些有气味的小说。我认为有气味的小说是好的小说。有自己独特气味的小说是最好的小说。能让自己的...  (本文共1页)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聚斯金德小说《香水》的后现代戏仿研究

聚斯金德(Patrick Suskind,1949—)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文坛的代表作家之一。《香水》发表于1985年,是他赖以成名的代表作。作为一位位列于“后现代写作方式”的德语作家,聚斯金德的作品以打破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之间界限的姿态出现,《香水》成为80-90年代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德语小说之一。在小说中,一方面,聚斯金德继承了德语文学中书写小人物的传统,把人物、情节等基本要素贯穿一线,表现苦闷、压抑、迷失、忧虑、恐惧等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危机。另一方面,也吸纳了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技巧,将戏仿的手法运用到写作中,在题材上戏仿犯罪小说,在结构上戏仿成长小说,颠覆了以往小说的模式,造成一种荒诞的效果,同时对于文学传统中的典型形象进行大胆消解,在戏仿和颠覆中表达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反思和人性的思索。小说在整体上是以内在的严肃寓意支配外在的通俗形式,实现了对传统写作方式的颠覆和后现代写作风格的创新。本文尝试以戏仿为出发点,探讨聚斯金德...  (本文共53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

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

二十世纪末中国小说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关系研究

本文共分绪论、主体和结语三部分。绪论一是对论文题目所涉及的概念进行研究,确立自己基本的学术立场,研究的基本方向;二是对课题研究现状进行大致的介绍和分析。主体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中国小说创作理论历史发展特征述略”,是对中国小说创作理论古典形态、近代形态、现代形态和二十世纪末当代形态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进行梳理;第二章“世纪末小说创作理论的建构”试图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小说创作理论成果进行总结性的归纳与研究,认为世纪末中国的小说创作理论是政治性、认识性、审美性、文本性、文化性品质的创作理论丰富和充实了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并在故事、叙事、语言、结构、创作心理等核心问题上形成了自己清晰的发展脉胳,这是小说创作理论体系中最形象,也是最具体的部分;第三章“世纪末小说创作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关系发展”是对小说创作理论与创作实践二十年关系的发展变化所经历的压力下的修复阶段、发展中的分裂阶段、沉寂中的变异阶段、喧哗中的深化阶段等四个阶段进行宏观...  (本文共208页) 本文目录 | 阅读全文>>